陕西农村网 > 三秦纵横

用心助残 大爱满满

——洛南县屈军侠帮扶关爱残疾人的故事

商洛市洛南县有个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,屈军侠是这个公司的创始人,也是董事长兼总经理。

巧手工艺品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,公司现有人员231人,其中安置残疾人就业23人,主要生产草编工艺品和香皂花工艺品,年产值6000多万元,已取得国家注册商标和外观专利10项。公司被省文旅厅命名为“非遗就业工坊”,又被文化和旅游部、人社部和乡村振兴局列入“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。产品远销韩国、法国、英国、日本等国家,在国内也十分畅销。

公司先后荣获不少荣誉,但屈军侠十分珍惜的还是“陕西省残疾人扶贫助残示范基地”这块牌子和“全国助残新闻人物”这个荣誉。用她的话说,做好扶残助残工作,既是回馈社会,也是责任和义务。

提供就业岗位,拓宽增收路子

商洛市洛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,是一个“八山半水分半田”的山区农业县,农业基本上以玉米为主、一年种植一季,生长期长,玉米粉糯而香厚,包叶薄而韧性强,是很好的草编原材料,当地也有以玉米包叶做的草编产品。2005年商南县外贸公司转型停收草编产品,群众手中存放的草编产品积压起来了,大伙心中十分着急。

屈军侠通过市场考察草编产品还是很有市场潜力的,在走访草编农户时,发现玉米包叶草编产品大多数都是妇女和残疾人在家做的。他们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。屈军侠的心里产生了一个非做不可的想法——她毅然决定将承包经营多年的药店转让出去,对老年人、残疾人欠的8万多元的药费也没有再追要。

随后,屈军侠不顾家人的反对,拿着经营药店的钱,还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,将农民群众手中的草编产品统统地收回,解决了大伙的急难愁盼问题。草编群众高兴了,可她犯愁了,东西卖给谁呀?从来都没有销售草编产品经验的她,接下来该怎么办?

卖!不就是卖东西吗,屈军侠不信找不销路。她坐着大巴车、带着草编样品,前往河南、北京、浙江、广州等地寻找外贸公司,挨个宣传,逐个讲解,努力寻找销路,终于与河南客商签订了首份购销合同,将收购的8000只草编产品全部销售出去。

第一次的成功经验,让屈军侠更有信心了。此后,经过五六年时间做草编产品收购经营,她也积攒了一些资金。为了延伸产业链条、增加产品附加值、创造更多的收益,让更多的在家妇女和残疾人跟着自己有稳定的收入,屈军侠联合部分做草编的妇女和残疾人,成立了洛南巧手草编专业合作社,后来又成立了洛南巧手工艺品公司,带领全县213户的妇女、残疾人在家做起了草编工艺品,让这些家庭时常有了收入来源。

随着公司业务量的不断扩展,她把用工对象重点放在残疾人家庭上,让有劳动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走出家门、融入社会,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。

打造“美丽工坊”,提升就业技能

随着公司健康快速发展,安置和带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就业增收,屈军侠引起了市、县两级残联的关注和重视。残联的领导多次来公司实际考察,了解经营状况和残疾人就业情况。在市、县两级残联大力支持下,公司按照残疾人扶贫助残示范基地建设要求,逐步规范公司公共设施和扶残助残工作,把公司真正建成了“美丽工坊”。紧接着,公司又与洛南县残联之间建立起“自愿、互信,平等、公平,协商、共赢”的合作机制。这种机制保证了公司与残联的“亲”“清”政商关系,为公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。

公司按照“网点组织、技能培训、就近就业、因人设岗、稳定增收”的方法步骤来安置和带动残疾人就业,对残疾人家庭进行帮扶。目前在洛南县、商州区两地建立草编加工网点21个、仿真花加工网点29个。每个加工网点都安排3到5人工作队,专门负责这一片区的原材料发放、产品回收验收、人员组织管理、各项资金发放、拓展业务量等工作。

按照加工网点上报的就业意向人员登记信息,由公司下设的技能培训学校负责召集学员、组织技能培训。培训学校根据就业意向人员情况,采取边讲理论边实践的方式,直至学员学会就业为止。在培训期间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还送教上门,根据残疾人状况实行适合技能“一对一”重点辅导,教会他们掌握谋生技能。等到学员能够自主娴熟地掌握草编制作工艺或是仿真花加工技术后,公司培训学校会同公司人力资源部门,根据学员特别是残疾人学员的就业意向安排就近方便就业。

目前,公司累计培训残疾人920人次,推荐其他企业安置就业35人次、安置本公司就业37人次、其余的辐射带动就业。在培养的26名非遗传承人及技术骨干有15名就是残疾人。

精准扶持,处处关爱

对待残疾人在工作上方便、在生活上照顾,这已在公司形成不成文的规矩。根据残疾人身体状况,因人而异地为他们安排工作岗位,让他们干得舒心、生活开心。对待残疾人需要的原材料、所加工的产品,要求网点人员上门送原材料、回收产品、发放资金,不让残疾人多跑路、多花钱。公司还通过流转残疾人家庭60亩土地,安排16名轻度残疾人进行耕种,还招收12名残疾人木工、刺绣工、缝纫工。公司为方便残疾人在公司务工。对仅有4层的楼房加装了电梯、修建了无障碍宿舍、改造了残疾人专用卫生间、配备了健身康复器材、扩建餐厅并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就餐、设置了残疾人专用车位和充电桩,解决残疾人工作和生活难题。

李秋凤两口子都是残疾人,日子过得十分艰难。屈军侠在2013年前收购小麦秸秆时,看到李秋凤一家挤在三间破烂的石板房里,心里非常难受。成立合作社时,她就把李秋凤叫来做草编。如今的李秋凤已成为公司技术骨干,在公司拥有一定股份。她编织的草编作品多次荣获省、市奖项,受邀参加2021年人社部举办的“全国乡村振兴技能大赛”的“中华绝技”展示环节。

李书记是位50岁出头的残疾人,他沮丧地说,“草编这活不难,难就难在我这样的残疾人行动不便,没法到你们公司去上班。”屈军侠就说,“您别急,好好学技术。”在公司实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后,她第一个就把这位1级肢残的李书记接到公司上班,让他做好门卫工作,在换休时从事草编,有了两份收入的他,整天乐哈哈地与大家聊着天、干着活。

类似这样的残疾人家庭,在公司就业的还有许多……

“让我们在各级残联的精心指导下,与残疾人家庭一起携手,共创美好的生活!”屈军侠信心满满地说。

(记者 黄敏 通讯员 王建军 )

(责编:胡小宁)